丞哥无处不在——关于《撒野》和一些其它

在没看《撒野》之前,我就对这句话有所耳闻,老福特上、空间各种墙上……甚至是宿舍同一层楼校友的手提袋上,都是这句话。当时我还不懂这句话什么意思,丞哥会瞬间移动么?丞哥是空气么?还是这句话只是一句情话?


其实看了撒野之后,尽管看到这句话就想尖叫,但还是一知半解。直到我今天上b站看到了一些视频。


是一些up主看了《撒野》后,坐几十个小时火车去鞍山和北京、只为了找找蒋丞顾飞生活痕迹的视频,是专程跑去人大(虽然狗哥说没有原型)、看看丞哥给自己带来动力的视频。下面是一堆一堆这样的评论:

 


——“真的感觉撒野不仅仅是一部小说了,是大家的信仰和支撑,是那种一提起就会热泪盈眶的词语。”


——“不管怎么说,这里真的就是我的梦想了。虽然一直在说人大和R大没有关系,但在我心里,真的就认定人大这个学校了。


‘丞哥和人大,你总要上一个吧。’丞哥上不了了,但还有人大不是吗?在这里许个愿,希望自己二一年也能到人大,永远喜欢蒋丞选手。


丞哥无处不在!”


——“今天刚刚出调档线 人大走一波!(我也是因为撒野因为丞哥才向人大努力 up主你也可以的)”


——“三连了,当初就是看了撒野,撒手拼了命考上了复旦,现在想想以前的努力,觉得值了,这辈子就是得拼啊”


——“加油啊 为了蒋丞选手我选择了保研人大 已经成功录取了  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否定自己啊  我在人大等你~”


——“尽管我知道不是鞍山不是人大不是鞍山师范学院,没有钢厂没有四中没有王二馅饼没有顾飞的小超市,只是虚构而已,但是我宁愿相信有这样两个勇敢的男孩子,手攥着手,一起把对方拉出沼泽,走向暖阳春草。”


——“第一次看撒野是高二  真的特别巧合 丞哥高考前复习让顾飞抽背的内容就是我们正好学的地方  那种感觉就是很奇妙虽然当时我还没高考但是心理已经有了期待  想着一定要像丞哥一样为了自己的梦想努力   哈哈哈但是我当时真的很菜想着平常400多500出头的成绩怎么搞  就想那就考丞哥的662减去100吧哈哈哈   高三最累的时候也一直想着丞哥  英语遇到突破瓶颈时也想着丞哥英语这么好我不能落下啊哈哈哈就这么向着丞哥努力了一年  高考终于终于考到了自己最好的一次成绩  也录取到了自己第一志愿的第一专业哈哈哈虽然不是啥很好很好的大学但是那种和一个书里人物一起奋斗一起努力的日子我真的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学不下去想蒋丞,活不下去想顾飞”


原本只活在书里的蒋丞成了无数人奋斗和追逐的目标,成了无数人向上的支柱和努力生活的动力,他几乎成了一种信仰,渗透进了许多人的生活。


丞哥真的无处不在。


其实不管丞哥在不在人大,大飞在不在鞍山,他们都曾给过我们希望,救赎与重生。一部好的文学作品难道非要反映某些制度的腐朽?非要唤醒麻木群众的良知?非要顶着红色的高帽子去扒人们的伤疤?我不这样认为。


所以文学是蛛丝吗?文学是光。它只要散发一点光就够了——就算是不被大多数人认可的耽美文学。


用“就算”这个词其实并不好,好像它天生低人一等似的。


我之前想过p大为什么要用priest做笔名,想来想去,好像只有这么一个答案。


牧师——救赎。


之前看到这样的评论,说p大“这么好的文学素质,去写点别的作品肯定大有建树”。


他说的当然没错。p大这样的人到哪个领域都会大有建树,优秀的人总是优秀的,看她自己选择了哪个领域。那p大为什么选择写耽美呢?用priest这样的笔名?


有可能是为了给耽美文学正名,也有可能她觉得耽美和其他文学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她恰巧写了耽美而已。


我觉得前一种可能性比较大。


因为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大多数人接受的教育和从小受到的熏陶,都让他们认为耽美是一种新奇的、特殊的事物,至少也是和主流不合的,就算是喜欢耽美的人也是如此,尽管你可能自己并不这样意识到。还没有到那个提起耽美和提起青春文学红色文学、所有人反应一样自然的时代。


p大这么做,也许就是想告诉我们耽美文学并没有什么不同。同样是两个人的相爱与挣扎,同样是他们的得到与失去,它同样带给人们反思和感动、希望和救赎,没有什么不同。


我不相信一个看过《默读》的人不对中国的刑侦事业产生深刻的反思,我不相信一个看过《死亡万花筒》的人没想过“活着”与“相爱”是怎么一回事儿,我不相信一个看过《全球高考》的人没考虑过自由的意义,我不相信……我简直太相信了


——看过《撒野》人已经用上面的评论给出了够好的答案。


所以我相信好的文学总是会发光的——就像我相信丞哥无处不在。


/(以上只是我的个人想法,和相关作家本人观点无关o)


评论 ( 6 )
热度 ( 35 )

© 西府海棠 | Powered by LOFTER